close

88397700_2817592548287666_1902929004734709760_n.jpg

注:為了完整傳遞出韓媒如何報導台灣,翻譯過程中盡可能地保持韓媒的用詞,可能會出現前後用詞怪怪、資訊錯誤的情況,還請小心閱讀。

媒體:週刊朝鮮(朝鮮日報)
日期:2020/3/2,2597號
翻譯:PIAN
出處:
http://weekly.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tcd=C07&nNewsNumb=002597100001

 

|「抱歉,我沒能控制好我的情緒。」

2597_12.jpg

 

   今年2月4日,台灣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召開記者會途中掉下了眼淚。這是中國東方航空第一趟專機從中國湖北省武漢載了247名台灣僑民到達鄰近台北的桃園機場後,隔天舉行的記者會上發生的事。這架專機是被中國視為眼中釘的民主進步黨(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總動員了在野黨國民黨的管道後,從由哪家航空公司負責專機開始爭論不斷,最後好不容易才突破一切而起飛。其中,希望從武漢歸國的台灣僑民有900多人,而陳時中部長表示,「留在武漢的人們可能會因為當地險惡的醫療環境而失去寶貴的性命。」說完後他的情緒一時激動並留下了這一幕。

    相當於韓國保健福祉部部長的陳時中部長,他是畢業於台灣台北醫學大學且首位牙醫背景的衛福部部長。2017年2月就職,是目前台灣歷代衛福部部長中任職期間最長的一位,目前他的頭銜是COVID-19防疫總指揮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他穿著寫有「指揮官」的背心,接連哽咽、強忍淚水的模樣,完全感動了台灣人民的心。當情緒激動的陳時中部長暫時將麥克風遞給副手周志浩衛生福利部疾管署長後,電視台鏡頭依然拍攝著陳時中部長。

 


|成為「國民英雄」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

2597_12_01.jpg

 

    2月3日台灣僑民自武漢搭乘第一趟專機逃出後,陳時中部長指揮的台灣衛福部與其他相關部門都加快腳步實施政府的追加措施,2月4日開始禁止過去14天內曾在中國、香港、澳門靠港的遊輪停靠台灣港口,接著在2月6日發布禁止所有國際遊輪停靠台灣港口。


    停靠於日本橫濱港的英國籍遊輪「鑽石公主號」先前在朝日本航行的過程中,曾在1月31日停靠台灣基隆港。當時船上有1000多名乘客分成30多台觀光公車,前往首都台北的101大樓、故宮博物院、中正(蔣介石)紀念堂、野柳等北部觀光景點。之後「鑽石公主號」的COVID-19確診人數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多,人民對COVID-19的恐懼也在台灣蔓延開來,其中鑽石公主號乘客裡擁有台灣國籍的乘客約有24名。


    在台灣負責掌管與大陸兩岸關係事務的台灣大陸委員會(相當於韓國的統一部),按照陳時中部長率領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決定,果斷地下令從2月7日開始全面禁止過去14天內到過中國大陸、特別行政區香港及澳門的所有外國人,其中僅限訪問過香港、澳門又擁有台灣居留證的人可以入境,入國後需進行14天居家隔離。違反居家隔離時,最高可處以15萬新台幣(約600萬韓幣)罰鍰。


    比台灣本島更接近中國福建省的金門島與馬祖島,他們更在2月10日中斷兩島與中國間的自由往來,這等於完全中斷了與大陸間的所有航線、海路等直航路線。另外,從2月11日開始提升香港、澳門的旅行警報為「黃色」,並勸誡台灣國民無必要時盡量別前往。在COVID-19爆發前,每天約有7000到8000名中國人搭乘飛機與船隻到台灣。COVID-19爆發後,每日也約有5000名的中國人入境。而他們做的這一連串的措施都是為了防止有任何一個漏洞出現。

 


|確診人數32名,85.6%相信政府防疫措施

2597_12_02.jpg

    自從中國政府1月23日全面封鎖COVID-19肆虐的湖北省武漢後開始,蔡英文政府接連果斷地對中國採取了超強硬措施,至少到現在都有累積相當好的效果。因為中國將台灣、香港、澳門等地方視為自己的行政區域,所以也把他們算進了全中國累積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的統計之中。中國當局發表的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也包含了台灣的數據。然而,直到2月27日上午11時為止,台灣的COVID-19累積確診人數是32名、死亡人數僅1名。


    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之中比台灣確診人數還少的地方是西部的西藏自治區(1名)與青海省(18名),只有這兩個地方而已。與其他經濟結構、民選政府、所得水平相似的亞洲競爭國相較下,台灣的COVID-19成績單明顯優越。2月27日上午11時為止,韓國的COVID-19累積確診人數1595名、死亡人數13名,是繼中國之後第二高。而台灣的累積確診人數是32名,其成績要比日本(189名,以本土為準)、新加坡(93名)、香港(91名)更加優異。


    在一項對台灣人民的民意調查中印證了台灣蔡英文政府相較他國的優異防守能力。「台灣民意基金會」在2月17日到18日兩日間,針對1079名台灣人進行了一項民調,在「對蔡英文政府的日後防疫(COVID-19)是否有信心?」提問中,有35.4%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50.2%的人「有信心」等,共有85.6%的人做出正面的回應。而「不太有信心(7.5%)」、「一點也沒有信心(2.8%)」等負面回應的人只占了全體的10.3%,即使加上「很難說(1.9%)」,也僅有12.2%而已。


    對蔡英文政府的COVID-19政策做出正面回覆的比例(85.6%),比今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時連任成功的蔡英文總統得票率(57.13%)高出了30%左右。這意味著無論民進黨支持者與在野黨國民黨的支持者都對民進黨政府強硬的防疫措施帶有堅定的信心。實際上,同一份民意調查中,「為政府防疫打幾分?」的提問中,整體回應者中有75.3%的人給了80分以上。打0到49分的只有0.9%的人,而整體平均分數達到了84.16分,人民滿意度算是創下了破天荒的紀錄。


    事實上台灣和因COVID-19而幾乎陷入恐慌狀態的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不同,在台灣可以看到帶頭進行COVID-19防疫的「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人氣突然上升的奇特現象。以部長級官員身份每天要開三次記者會的陳時中部長,其緊湊行程被公開後,還獲得了「鐵人部長」的稱號,甚至在各種社群網站上還發起了「#陳時中部長去休息」的TAG。連媒體都沸騰了起來,像是「陳時中比WHO秘書長還要好」、「陳時中應該要擔任下屆行政院長(國務總理)」等等。

 


|比韓國要早一個月管制口罩

    疫情初期,台灣政府在即時應對與採取縝密的措施方面上都非常優秀。台灣行政院在中國當局封鎖武漢的隔天-1月24日開始啟動禁止醫療用口罩(N95)出口一個月的措施。這是為了以防萬一,所以政府站出來儲備醫療物質,搶先中斷台灣日後要用的口罩出口到中國。而親中傾向的國民黨前總統馬英九等人批評禁止出口是「違反人道主義原則」,隸屬民進黨的蘇貞昌行政院長(國務總理)則以現實理論回應,「要先救活自己才能救別人(自救才能救人)。」


    他們為了防止口罩囤積居奇,不惜採取「口罩實名制」等彷彿戰時的果斷措施。當時台灣政府規定從2月1日起每人每天最多可以買3張口罩,1張6元新台幣(約韓幣240元)。


    但是當疫情進入長期狀態後,他們改成限持有健保卡的人,1人7天裡僅能購買1次、1次2張口罩、1張5元新台幣(約200元韓幣),這項措施是為了控管價格等禁止囤積居奇的行為。同時他們還採取了限制購買的措施,人民可以購買口罩的日子也分成單雙號,與政府締結特約的6000多間賣家每天分配到200張成人用口罩、50張兒童用口罩。相反地,想努力掙脫疫情初期「贈送中國300萬張口罩」爭議的韓國政府,直至2月26日才採取禁止口罩出口的措施,而台灣則是早在一個月前就果斷實施這些全部措施了。


    除此之外,台灣教育部以拉長寒假、縮減暑假的方式,將國小、國中、高中原訂2月11日的開學日延後2週至2月25日。各級學校為了準備開學,大量備妥了645萬張口罩、溫度計、手部消毒劑等。另外也下達了2月23日開始禁止台灣國內的醫生與護理師等醫療人員出國的措施,這是在假設COVID-19擴散、確診激增的最糟情況下,盡可能減少自己國家醫療系統出現空窗期。

 


|徹底的「本國國民優先」的防疫基礎

2597_12_03.jpg

 

    為了中斷來自中國的感染源入境,幾近無情地以「國籍」為優先考量也是台灣與韓國的差距。台灣在2月3日第一次載回武漢的僑民後,因中國籍配偶與家人也一併載回的問題而造成激烈爭論。根據台灣移民署的統計,台灣的中國國籍配偶約有35萬人。但是台灣政府依照「本國國民優先」原則,做出中國國籍配偶除非有必要情況之外都留在大陸的決定。這個決定也招致親中傾向的國民黨大多數人的反對,而陳時中部長以一句話正面回擊,「我們不能讓自己的船沉了,沒有選擇台灣國籍的人必須自己承擔責任。」


    他在處理差點成為第二個「鑽石公主號」的遊輪「寶瓶星號」時,也展現了相當柔軟的身段。母港為台灣基隆港的「寶瓶星號」在2月4日離開基隆港後,在日本沖繩那霸港遭拒停靠之後,載著1738名乘客在海上漂流。其中有1709名是台灣乘客,他們傳送出「我們想要回家」的求救影片後,陳時中部長發表了「1738人一次全下船的話,我們很難管制,但只要出現一位確診者的話,全員留下進行隔離」的措施後,允許有條件的入港。


    雖然2月7日時,台灣政府是處於不允許所有國際遊輪入港的狀態,但是考量到乘客大多數屬於台灣國籍,而破例讓這艘船入港。接著2月8日,陳時中部長親自與穿著防護衣的防疫人員一同踏上再次進入基隆港的遊輪。在進行第一次檢疫後,確認沒有人出現疑似症狀便表示「歡迎大家回到台灣」,並下達了可以下船的命令。而鑽石公主號直至2月27日為止出現了705名確診、4名死亡人數,相較下台灣這種處理方式與日本安倍政府以完全隔離的處理方式是完全不同又圓滿。

 


|不公開確診者移動路線的基礎

    他們發現確診者時的沉著應對,也是與韓國防疫當局的差別之處。韓國防疫當局的疾病管理本部與各地方政府會詳細公開確診者的個資與移動路線,然而台灣防疫當局一律拒絕公開確診者的移動路線。「當我們一一公開確診者的感染源與移動路線時,反而可能會招來更大的恐慌。」這是陳時中部長一貫的主張。他的理論是,「告訴大家確診者今天去了這裡、昨天去了那裡,對整個社會有什麼幫助呢?」


    另一方面,連任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政治人物則是站在對立面,「如果不公開感染源與移動路線的話,會招致更大的恐慌。」柯文哲市長原是外科醫生,其高人氣曾在2014年獲得民進黨的支持,並以無黨籍身份當選了台北市長。現在另創一個名為「民眾黨」的政黨,與民進黨對立中。當初台灣當局對於隔離從武漢帶回來的僑民場所也是採不公開的方針,卻因為柯文哲市長向媒體透露而成為泡影。但是,現在台灣民調看起來有80%以上的人傾向支持陳時中部長不公開動線的方針,反而柯文哲獲得了「大嘴巴」的稱號。


    台灣的對中強硬措施也帶有報復中國的性質。中國政府因為台灣購買美國武器的緣由,所以從去年8月1日開始全面中斷中國47個城市到台灣的自由行,此刻正值香港反送中示威如火如荼之際。而面臨今年1月總統大選與國會大選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直接表態支持香港反送中示威後,中國拿出最能馴服台灣的強力武器-中國觀光客。這與過去朴槿惠政府時期掀起的薩德事件時,中國全面中斷中國人到韓國的旅行團、包機、包遊輪的手段幾乎一模一樣。


    當時赴台灣的中國觀光客中,自由行觀光客比重有漸漸增長的趨勢。根據台灣觀光局與移民署的統計顯示,2018年到訪台灣的269萬名中國觀光客之中,有100萬名的自由行觀光客,占了整體的三分之一。中國政府先是以政治理由阻擋了三分之一的觀光客,即使現在雙方都全面禁止中國觀光客到台灣玩或入境,站在台灣政府立場上來看也沒什麼好再損失的了。


    中國在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向WHO施壓,就連台灣的WHO觀察員資格都剝奪了。中國因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正抵制台灣參與所有的國際組織。唯一例外的是,在對中國友好的國民黨馬英九政權的2009年到2016年期間,中國允許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O。不過,反正對現在非WHO會員國的台灣而言,他們沒有理由要因為出生於非洲厄利垂亞國的親中WHO秘書長(譚德塞)說的話,而猶豫是否要阻擋中國人移動。

 


|台灣對韓國觀光客採14天居家隔離

2597_12_04.jpg

 

    台灣為了保護自家國民,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阻止韓國觀光客入境的架勢。台灣衛福部在2月24日將韓國的國外旅遊地傳染病等級從第二級升到第三級了,並公布從2月25日開始從韓國到達台灣的所有外國人必須馬上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以2018年的統計來看,到訪台灣的韓國觀光客是102萬人,繼中國(269萬人)、日本(196萬人)、香港(150萬人)之後最多的國家。他們為了保護自家國民,可以就連觀光收入來源第四名的韓國也放棄。


    相反地,韓國文在寅政府在1月23日武漢封城後,依然對確診病例將近達8萬人的最大汙染源-中國敞開大門,除了病毒發源地湖北省以外,完全沒有對其他省採取禁止入境的措施。目前2月27日湖北省以外確診人數超過1000人的有廣東省(1347人)、河南省(1272人)、浙江省(1205人)、湖南省(1017人),雖然可以考慮擴大禁止這些省份的人入境,但是韓國政府依然不動如山,像是其他國家採取的停發觀光簽證與禁止入境等,這些最基本的措施也不採取。


    就連當初和韓國一樣僅禁止湖北省人入境的日本,其本土確診者一增加,政府便決定在2月12日開始擴大禁止確診者超過1000名的浙江省人入境,而且日本2018年的3175億美金對中國貿易額還高於韓國(2434億美金)。然而,韓國輿論一出現批判政府「打開房門在假裝抓蚊子」的言論後,由韓國保健福祉部(相當於台灣衛福部)部長擔任的韓國中央事故收拾本部長(相當於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朴淩厚便回應「冬天沒有蚊子」。對此,曾7次建議韓國政府禁止中國人入境的大韓醫師協會最後要求撤換朴淩厚部長。可見指揮官的能力與否決定了韓國與台灣的今日。

 

 

|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額|

2018年2262億美金,人均貿易額比韓國還多

2597_12_05.jpg

    韓國民主黨文在寅政府因為對禁止中國人入境一事猶豫不決,進而導致韓國成為繼中國後確診與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所以在與台灣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例子對比中可間接獲得許多啟發。與最先關上中國大門的北韓(1月22日),接著的蒙古、越南(皆為2月1日)、菲律賓(2月2日)、俄羅斯(2月20日)等國家不同的是,台灣是擁有與韓國最相似的經濟結構與所得水平的國家。實際上,最先關上中國大門的國家之對中貿易額是1478億美金(越南)、1070億美金(俄羅斯)、556億美金(菲律賓)、79億美金(蒙古)、27億美金(北韓)。


    然而,中國在台灣經濟中的占比是不亞於韓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與中國兩岸間貿易額是2262億美金,而同年韓國與中國間的貿易額是2434億美金,台灣是與韓國有稍微差一點的距離。可是,如果考量到台灣2368萬人口不到韓國(約5184萬人)一半的話,台灣人均對中貿易額是比韓國還要非常高。另外,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額是1775億美金,遠遠凌駕於進口額(486億美金)。對台灣來說,中國大陸是很難隨意放棄的重要市場。


    中國在台灣觀光業中占的比例也是不亞於韓國的高。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在中國施加壓力下的結果,與曾達到高峰330萬名大陸觀光客的2015年相較下是大幅減少了許多。


    但是,2018年到訪台灣的1106萬人外來觀光客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觀光客有269萬人,再加上香港與澳門(165萬人)的話是434萬人,也就是台灣的整體觀光客中,中國觀光客的比例是24%。而去年韓國整體觀光客(1750萬人)中,602萬名中國觀光客占了34%,台灣的規模也是不落人後。

fr 韓事通FB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宋編編 的頭像
    宋編編

    나만의 세계

    宋編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