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位階職稱和台灣也是大不同啊~~
或許在台灣,幫教授做專案是稱為「助理」之類(其實我也不知是稱呼為什麼)
在韓國,我們的職場叫「연구보조원/(研究補助員)研究助理」,但實際上教授是把我們當「助教/조교」。
但這個助教的定義... 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如果看內容的話,其實就是「助理」,
說難聽一點也可能像是打雜的吧!?不過大部份人剛出社會、進公司時,也多半是處於打雜的吧!?
其實我真的很不會打電話或買東西!XD 就真的很不了解這些運作
在我幫老師做事過程中,可以訓練到的一件事
這麼想就覺得~ 好像也算不錯。
而且尤其是用韓文打電話真的是很不習慣,
不知為何我的生活中就是對於「打電話」這件事很不自在(兼苦手)。
或許這時候我可以責怪台灣的教育就是爛,沒教我「表現能力」,害得我總是會忘了問一些事。
去年曾為了研究室裡因老舊而壞掉的印表機而打過A/S,
不過當時是因為我還叫了學姊來,所以我根本就沒在擔心!XD
今年是我自己一個人打電話叫A/S來修老師的印表機~
真的是很多東西她問我,我也是一問三不知(因為我問老師,老師也說不清楚),
不過人還算不錯,很耐心地問我並回答我的問題。
可是打了那麼多次韓國的顧客中心(OR商談中心),他們講話都飛速地快,真的是 = =...
有一兩次我還直接先表明我是外國人,講話請慢一點~ 但還是特快= =
好在我都有自動錄音APP!XDDD
而且我都有習慣性先把我要講的都寫下來,邊打電話邊照著上面寫的講,這樣也就不會亂,
也可以降低用錯文法或是說錯話的情形。(我真的對打電話很苦手)
這時候都會想到日本那個腦科學家說的,
人們要習慣許多場景與模式,這樣子大腦在面對突發狀況時,
也會較快進入情景與適應環境,也不會亂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