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東方vs西方,因為兩方看待歷史角度太不一樣了。
討論主題是興宣大院君的鎖國政策(也就是dr. jin裡李凡秀演的角色),
他代替年幼的高宗執政後,強化王權,但之後迫害了天主教,殺了一些法國傳教士,導致丙寅洋擾(1866)法國人進攻。
(參考:wiki-丙寅洋擾)
但談到這段歷史,就不得不再提到一下這個事件,大多韓國學者敘述這段時,都會說是大院君的勝利。
可偏偏權老師就是去法國留學的,他大概二十年前出的書裡就有提到這段,根本就是韓國史學家亂寫。
當時,法國人帶50名兵登江華島,在那裡大概打了快兩個多月,最後法國人撤兵,主要是這仗打下去也沒意思,
而且,本來就是為了要報復自己國人(傳教士)被殺的事情,可是大家也都有死傷,
而且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要殺朝鮮人而來的,
這些史料內容主要是來自那位帶兵的軍官寫的日記,在這之中有類似法國輸了的文句,
實際上沒有輸贏,真要論的話,朝鮮才是最弱的,法國人也只是認為該走了才走,
在江華島帶兵的朝鮮軍官(韓聖根/한성근、梁憲洙/양헌수)卻往上報告說「我打贏了」,所以這也讓大院君看了很開心。
但實際上他們才是最該被問罪的人,卻升官了。
PIAN:那時權老師拿著他當時研究的資料一一跟我們說明那時日記的內容,以及當時的戰況,
真抱歉,我這腦袋沒辦法完整復原當時的情況,詳細的內容在老師出的書裡「한국사의 근대성연구」。
也因為這樣的錯覺,大院君更覺得自己有那個能力可以擋住外來的勢力侵犯。
(注:大院君是屬於親清朝派,搞不好他鎖國就是學清朝也不一定)
我知道大多韓國人在看待大院君的鎖國政策時,都嘛是負面的,因為這樣近代化就晚了。
不過發表內容中,有提到有些韓國學者認為,大院君的鎖國政策其實是為了保護國家,不淪為殖民地。
根據加拿大(魁北克)同學的說法,西方是這樣解釋,
批判西方人不應該插手管東方,批判當時的西方帝國主義,
而且認為鎖國是為了防止成為殖民地,強迫人家開門這樣的行為是非法的。
但我和北海道同學都認為,就是應該要開門接受西方思想,才可以進步的。
魁北克同學就問說,日本人認為明治維新是好的嗎?
北海道同學說,在日本一向都認為明治維新是正面的
魁北克:所以北海道同學才會這麼認為(朝鮮不可以鎖國)吧
至於我的話,他則是問我台灣也認同日本的殖民帶來了現代化?
我就說對啊!但我們該批判時也會批判日本人啊
結果我們老師認這魁北克同學完全被西方的「修正主義」給影響.....
就現代來看,魁北克同學說的也沒有錯,因為他們西方國家當時帝國主義侵略了多少國家,
所以他們正在反省,並告知下一代千萬不能這樣子~
可是朝鮮不去接納西方先進文物與思想的話,也很難富國強兵,這也是事實